目前,合盛硅业拥有工业硅产能73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93万吨/年,均居国内首位。
光伏技术产业化主要看三大要素成本、效率、寿命。随着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不断突破极值,业内普遍将其看做引领光伏产业未来发展的最佳人选。
可以说,在能量转换效率上,钙钛矿已经吊打晶硅电池,将光伏这一新能源上升至全新高度。可以看出,钙钛矿的商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但不少产业资本已经跑步入局。从理论极限来看,钙钛电池单层电池理论效率极值可达31%,晶硅/钙钛矿双节叠层转换效率可达35%,而三节层电池理论极限可能升值至45%以上。钙钛矿在成本和效率方面远胜于晶硅电池,但其寿命短、稳定性差、天然不稳定,导致效率衰减过快,这是钙钛矿技术产业化落地的最大掣肘。作为新能源的主力军,当前光伏的商业化集中在晶硅电池,而硅的能量转化效率(PCE)是有极限的。
该项目共分为两期,一期产能为200MW,顺利量产后,万度光能计划扩充至10GW。自光伏技术诞生起,这个行业就围绕着效率与成本不断掀起新的技术变革。在过去的三个月中,A股市场共有35家光伏概念股发布了2021年年报,营收增速均值和中值分别为44%和37%,扣非净利润增速均值高达147%,不过中值仅为27%。
硅料环节头部企业大全能源实现营收108.3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的单位销售价格从Q1的77.15元/公斤暴涨至Q4的216.87元/公斤,涨幅高达181%。其中光伏产品同比增长87%,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52%。2022年,在剥离汽车业务以后,公司借助捷泰科技在TOPCon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将迎来新的发展篇章。光伏行业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商大族激光营收达到163.32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光伏行业专用设备业务实现营收1.34亿元,同比增长12.38%,公司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光伏行业的资源投入。
总体而言,受益于碳中和背景下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度,光伏概念股营业收入普遍呈增长态势,营收增速均值与中位数趋同。在N型电池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前夜,公司N型TOPCon、IBC电池导电银浆产品实现持续批量供货、N型HJT电池低温银浆产品实现小批量出货。
在港股上市且刚刚完成更名的协鑫科技2021年完成华丽转身,营收大涨34.3%的同时实现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高达50.84亿元。此外,通威股份、特变电工两大硅料巨头先后发布2022年一季度业绩预增公告,扣非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503%-541%和460%-553%。此外,公司的包头硅片项目一期20GW预计于2022年达产,二期20GW项目已经启动。从化工和农业领域跨界光伏的和邦生物实现营收98.67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已完成在硅片、组件、玻璃三大环节的业务布局,相关产能预计将于2022-2023年间相继投产,并启动了控股子公司武骏光能的IPO。
根据索比光伏网的不完全统计,2022Q1硅片环节已宣布的扩产计划高达72.5GW(不含远期规划)。此外,硅片新势力京运通以及HJT电池设备龙头迈为股份受益于新增光伏装机需求的高增长以及N型电池产能的逐步放量,营业净利润分别达到8.28亿和6.43亿。█ 从业绩增速来看,发电企业金开新能受益于光伏等新能源场站核准装机量同比增长129%以及2020年扣非净利润基数较低,业绩暴涨2171%。不过,受到产业链上游产品价格暴涨的影响,不同企业间的盈利能力显著分化,扣非净利润增速均值与中值出现严重偏离。
同时,公司宣布拟在包头投建20GW组件产能。单晶硅拉制炉热场系统领军企业金博股份受益于硅片环节的疯狂扩产,营收暴涨214%。
磁性材料生产商横店东磁受益于涉足光伏电池和组件环节,营收大涨56%。EVA光伏料领军企业联泓新科实现营收75.81亿元,其中EVA光伏料业务受益于产品价格上涨,收入同比增长94%。
二氧化硅生产商凯盛科技业绩暴涨1061%仅在2021年,隆基就在不同技术路线上先后七次打破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其中n型TOPCon、p型TOPCon和n型HJT电池转换效率分别被推高至25.21%、25.19%、26.30%,不断挑战新的技术应用极限。同时低衰减率(首年1%,线性0.4%)以及至少30年的生命周期,也使其额外发电量比常规组件高约 10%~30%。降本增效不断推动光伏行业高速发展,技术进步驱动转换效率的提升,其中HJT电池转换效率已在晶硅光伏电池中位居前列。此外,钙钛矿电池也是目前业内比较关注的技术路线。4.东方日升东方日升通过210+异质结,引领了行业在组件高功率和电池高效率上的进展。
此次效率突破,隆基研发团队探索出了针对异质结电池的p型硅片工艺方案,结合优异的界面钝化技术,使得p-HJT电池的VOC(开路电压)达到747.6mV。已成就多个行业神话的隆基团队3天2次打破太阳能电池世界纪录。
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始终热衷于不断提升电池效率,对光伏技术的创新可谓痴迷。无论TOPCon还是异质结技术,仍属晶硅光伏技术范畴。
无论采用哪种技术路线,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才是关键所在。本次无铟HJT电池以及p-HJT效率的接连成功突破只是隆基在技术创新上持续精进的一个缩影。
随着无铟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探索,该解决方案在未来将大有可为。2.天合光能2021年6月底,天合光能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宣布,其自主研发的Vertex至尊高效P型单晶硅组件,基于66片210mm210mm高效PERC电池,经权威第三方TV莱茵和TV北德同步测试认证,组件窗口效率均达到23.03%,创造了大面积产业化P型单晶硅PERC电池组件窗口效率新的世界纪录。隆基表示,此次认证的无铟HJT电池基于团队前期开发的先进表面钝化技术,采用低成本无铟靶材制备透明导电氧化膜,通过工艺创新,在完全不使用铟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较高的转换效率。IEA报告:2021年全球光伏将新增情况相对常规组件而言,先进技术组件由于具备较高的转换效率,可以大大降低电池、组件生产的单位折旧、单位材料、单位人工成本,从而降低电站投资的整体工程成本。
1.晶科能源全球组件龙头晶科能源在TOPCon领域具备较强竞争优势。来源:中国能源网文:李颖。
2021年10月13日,晶科能源宣布,经权威第三方测试认证机构日本JET检测实验室标定,其全面积电池最高转化效率达到25.4%。1光伏效率提升的引领者虽然光伏电池转换率已逼近天花板,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提高转换效率一直都是行业企业孜孜以求的主攻方向,未来仍有效率提升空间。
3月29日,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隆基采用掺镓p型硅片制备的硅异质结电池(p-HJT)获得效率新突破:完全利用可量产工艺在全尺寸(M6尺寸,面积274.3cm)单晶硅片上,创造了转换效率为25.47%的大尺寸p型光伏电池效率世界纪录,进一步验证了低成本异质结量产技术的可行性。3.中来股份2016年开始,中来股份就专注于N 型TOPCon电池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是最早一批具备GW级TOPCon电池量产能力的技术型企业。
在研发方面,晶科能源的TOPCon电池18次打破世界纪录。隆基研发团队强调,本次低成本异质结电池方案(p-HJT)并未做全面的工艺优化,隆基相信未来该技术路线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中来J-TOPCon技术产品电池量产效率达到24.5%,并且该组件具有更高的双面率(80%)、更优秀的功率温度系数(-3.1%/℃)与较低的组件工作温度、更优的弱光响应。3月31日,继3月29日宣布p-HJT 以25.47%打破世纪纪录后,经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认证,隆基研发团队在M6全尺寸(274.5cm2)单晶硅片上创造了无铟HJT电池25.40%转换效率的新世界纪录,持续夯实HJT电池低成本技术路线的产业化基础。
晶硅电池的理论转换效率为29.43%,27%~28%的效率或为产业化极限。2023年,太阳能组件成本将降低至1元/瓦左右,2030年光伏发电电价可以下降到1美分/千瓦时,这是人类能够大规模获取的最便宜的电能。
隆基部分光伏效率世界纪录历程制表:中国能源网隆基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快速推动高效光伏产品度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全面加速能源结构变革,推动全球减碳目标的早日实现。据业内人士称,N型TOPCon电池的理论效率可达28.7%,异质结电池理论效率可达27.5%。
3光伏效率提升能否带来发电成本下降?光伏产业的科技创新需要具有可持续性,以推动技术的不断进步,确保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下降。晶科能源称,这是其近一年来第四次创造新的大面积N型单晶钝化接触(TOPCon)电池转化效率世界纪录。
留言0